国家级非遗——陕西华县皮影戏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陕西省渭南地区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06年,华县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这一技艺的传承人通过代代相传,不断创新传承、设计开发,让老手艺绽放出新风采,并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皮影曾经为皮影戏服务,后来为动画片服务,再后来被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现在又和当代艺术相结合,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华县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如今,版权授权与文创产品开发,正在为华县皮影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传承非遗技艺
皮影戏,又称“影戏”或“影子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利用隔亮布进行表演,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其中,尤以华县皮影较为有名。
汪天稳是地地道道的华县人,12岁拜著名皮影雕刻艺人李占文为师学习皮影雕刻。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汪天稳掌握了皮影雕刻手艺中的各种技法,尤其擅长人物雕刻,他雕刻的皮影戏人物栩栩如生。一把刻刀,他一握就是60多年。
“跟随师傅学习多年,收获颇多。离开师父后我就投身到皮影雕刻的实践之中。从白水县文化馆到华县文化馆,从华县文化馆又到渭南市文化馆,一本一本现代皮影戏,我把从师父那里学到的雕刻技能变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皮影戏道具。这些实践活动为我今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夯实了基础。”汪天稳表示。
1978年,汪天稳被调入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时至改革开放初期,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我国旅游,而西安则因为兵马俑的发现,成为旅游的热门城市之一。对此,汪天稳心里萌生了让皮影走出国门的想法:“西安不止有兵马俑,还有流传千年的皮影。皮影富含中国文化元素,能不能作为纪念品让外国游客带出国门呢?”
有了想法,汪天稳说干就干。他用心雕刻了10个不同戏曲故事里的人物皮影拿到旅游商店尝试售卖。刚开始无人问津,就在汪天稳失望的时候,旅游商店传来了好消息,一个法国旅行团将10个皮影全部买走了。这对汪天稳触动很大:“谁说我们传统民间文化不值钱?那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宣传途径。”
功夫不负有心人,汪天稳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1984年获陕西省优秀产品设计一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2005年被授予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008年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创新版权运营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汪天稳的大女儿汪海燕,从小就在心里播下了传承的种子。14岁开始,汪海燕就跟随父亲学习皮影制作,如今,汪海燕已成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在创新传承华县皮影的道路上闯出一番新天地,为皮影打造了全新的舞台。
“从出生起,皮影就与我相伴,儿时它是我最熟悉的玩具。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皮影很少被关注,但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也不能被遗忘。”汪海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皮影的传承不仅在于技术层面,更要与当下流行元素、文化创意等相融合,这样皮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历久弥新。
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潮产品深受年轻人的追捧。非遗跨界合作也成为传统艺术与新时代相融合的新思路。
汪海燕首次将皮影进行授权合作的是一款化妆品,这种满满中国风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们设计团队打破了直接将皮影图案印在化妆品包装上的简单形式,而是通过实录皮影工艺的制作过程,根据化妆品的产品属性,设计出两款华县皮影的造型,基于皮影是一种动态的表演艺术,将化妆品中的石榴汁、海藻泥等不同的成分,通过皮影演绎出来。”汪海燕表示。
有了首次的成功探索,汪海燕又带领团队把目光聚焦在了动漫领域。她将动漫中的人物以传统皮影工艺中的肢体关节活动的方法进行展示,还结合年轻人的审美,打破了华县皮影5种传统色的浓厚基调,尝试不同的色彩配比,经调和后,原先艳丽的色彩趋于淡雅,更加年轻与时尚。
“几年前,儿子带我去参加了一个动漫节。现场的年轻人穿着各种动漫服饰,演绎动漫里的故事情节,氛围非常好。我这才明白,原来年轻人喜欢的是这种潮流。”汪海燕表示,从动漫节回来后,她便开始设计新的皮影。经过不断尝试,曾经服务于传统戏曲的皮影,通过与动漫、游戏等元素相结合,呈现出新的展现形式。
2008年,汪海燕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皮影工作室,通过开展体验活动、举办讲座等方式推广这门古老的艺术。汪海燕还开始尝试版权开发,打造一些具有皮影元素的手机壳、手机吊坠等产品,让皮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近年来,汪天稳、汪海燕父女与许多国际著名品牌商达成了跨界合作。如应巴宝莉、爱马仕、芬迪等国际品牌商邀请,将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应用到了这些品牌设计、橱窗设计上,中国的传统艺术与国外时尚品牌结合,让这门古老艺术走向海外,焕发出新活力。
“皮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与当下生活依然可以完美地融合,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见皮影的强大生命力与可塑性。”汪海燕表示,她将接好父亲的“班”,创新传承皮影戏,做好皮影艺术的“守艺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注册与使用:制度机理、现实困境及规范路径
- 著作权法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菜名不宜作为商标
-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类型化区分及多元保护
- 曲三强:让非遗与知识产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