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版权打造中国科幻精品
在近日举行的“青海冷湖(2023)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由第三届冷湖科幻文学奖获奖作品《闭环》改编的科幻院线电影《冷湖37°》举行了投拍发布仪式。该电影将由“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文学作家刘慈欣担任文学顾问,于今年9月开拍。
近年来,中国科幻事业蓬勃发展,科幻文学与影视融合加速,科幻文学作品正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源头。根据今年5月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科幻影视方面,2022年,国内上映的21部科幻影片总票房为82.4亿元,IP改编成为主要内容来源。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国产科幻文学、影视作品,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凝聚发展共识
近年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表现突出,涌现出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报告》显示,在科幻影视方面,2022年上映的10部国产科幻电影总票房占全年科幻电影总票房的67%,国内科幻电影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以“冷湖不冷 未来已来——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新使命”为主题,此次大会探讨科幻文学作品与影视的创作、改编与跨界融合。大会现场,包含知名科幻作家、编剧、导演等在内的100多位参会人员,共同达成一份“冷湖共识”。“冷湖共识”指出,“科幻”是全球性话题,科幻文学、影视创作始终面向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文学界、影视界、科研科普界应该开展更多的跨界交流、加强合作共享、致力贯通融合,推动科幻文学、影视优秀作品创作、生产。
对于科幻文学与影视的融合发展,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表示,从航天题材优秀电影《飞天》开始,一大批全新类型的科幻特色文学、影视作品相继问世。新时代新机遇下,科幻文学与影视继续攀登高原、不断铸就高峰,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文化强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盼和普遍共识。
扶持科幻创作
科幻文学与影视作品创作繁荣的同时,如何提升作品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应具有多样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建议,创作者可以创作类似《宇宙探索编辑部》这样的“软科幻”作品。他认为,《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所代表的工业化水准,并不是当前国产科幻电影制作的常态。这种主创阵容豪华的头部科幻电影往往投资成本巨大,制作周期长,因而难度较大。相较而言,“软科幻”作品成本较低,且市场需求也很大。
事实上,为打造更多科幻文学与影视精品,中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科幻创作。以电影为例,2020年,中国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并提出了对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等加强扶持引导的10条政策措施。
近年来,业界正在大力扶持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冷湖科幻文学奖联合创始人、成都八光分文化首席执行官杨枫表示,2018年设立的冷湖科幻文学奖,为国内科幻作品作者提供了平台。6年来,他们培养了50多位科幻文学作家,出版了5本冷湖科幻文学作品集,共收到3350多篇科幻作品,总字数超6200万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正如“冷湖共识”呼吁的那样,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用扎实行动共同谱写中国科幻文学与影视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互联网平台版权注意义务的评价性适用
- 上海市2023年度版权十大典型案件发布
- 平台版权注意义务及赔偿责任的司法裁量基准校验
- 2024“陕西年度版权十大IP评选”结果揭晓
- 新技术语境下平台版权注意义务及损害赔偿辨析